行业资讯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2016房地产百强榜单出炉 百强市场份额近四成

2016房地产百强榜单出炉 百强市场份额近四成

  尽管房地产早已进入白银时代,全国排名前一百强的房企仍在大步向前,2015年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都在节节攀升。2015年,全国百强房企的业绩规模再创新高,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9.4%,继续跑赢大市;市场份额更是进一步扩大,上升至36.7%,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3月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三届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家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十三年前的百强房企 至今仍居百强的只剩20家

  “2004年的时候,百强房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4%,而到了2015年,百强房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6.7%。再过五年,这个数值可能会达到60%,越大的企业将具有越大的优势。”在发布会现场,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莫天全首先总结了十三年来对百强企业的研究,也清晰地指出了近年来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

  十余年来,楼市风云变幻几经浮沉,整个行业也十分动荡。据悉,2004年的百强房企,到今天仍在百强之列屹立不倒的只剩20家,另外80家企业已不在百强名单之中。

  随后,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蒋云峰现场发布了《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报告。

  报告显示,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呈现出几大特点,包括销售额增长19.4%,市场份额达36.7%,再创新高;房企都在顺势而为调结构、快推盘,精准营销促去化;并采取量入为出的策略保障财务安全,多元融资奠定发展优势的功能。不过,百强房企的净利润率也同比降低了0.4%。

  同时,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在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的基础上,还评出了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规模性TOP10”、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盈利性TOP10”等系列奖项。

  百强业绩增速跑赢大市 市场份额逼近四成创新高

  该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百强企业凭借准确的市场研判,取得优异的销售表现:全年业绩规模再创新高,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为32032.1亿元、29583.6万平方米;业绩增速继续跑赢大市,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19.4%和15.6%,高于同期全国涨幅5个和9.1个百分点,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百强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百强企业销售额市场份额上升至36.7%,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市场份额提高1.8个百分点至23%。其中,综合实力TOP10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4241.3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的44.5%,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16.3%,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盈利空间持续收窄 百强房企近半寻求转型

  百强企业2015年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2%、17.7%,分别较上年下降0.1、0.6个百分点,盈利质量有所下降;全年净利润率均值为11.6%,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逐渐逼近10%红线,企业盈利空间持续收窄。一方面,供需关系逆转导致去库存风险加大,行业买方市场格局亦逐步形成,企业盈利能力在降价换量、营销难度加大的双向挤压下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部分一二线城市市场过热、竞争激烈导致土地成本高企,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2015年百强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上行,均值达到75.4%,较2014年上升1.5个百分点,带息负债均值为38.5%,较2014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整体负债水平有所上升。受益于2015年房地产销售的回升,企业资金回笼加速,百强企业预收账款均值同比增加13.7%,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有效负债率均值为50.2%,较去年微增0.4个百分点。

  专注主业仍是百强企业的主要选择。51%的百强企业继续专注房地产主业,49%的百强企业在专注主业的基础上开始寻求转型。在寻求转型的49家企业中,42家企业在专注主业的同时围绕房地产产业链拓展新业务,另有7%的企业向房地产行业外拓展新业务。

  结构性过剩是行业难题 改善型和个性化需求激增

  在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中,专家学者均对近期热门的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了看法。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结构性的过剩,是房地产行业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比如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三四线城市却去库存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就是供需错位,过去市场好,开发商不太重视新的技术和模式,事实上要通过全要素的协同发力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也认为,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升,有购买力的需求和个性化的需求,其规模会快速扩大,更多的消费者从过去的保障性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比如对环保、智能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突出。